军乐镇原名军屯镇、90年代初地名普查因与成都市新都区军屯镇重名,取军屯镇之“军”及本地别名乐兴场之“乐”更名为军乐镇,而新都区军屯镇与“军屯锅盔”并无关系。军屯锅魁历史悠久,闻名中外,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命大将姜维率部在今四川彭州市军乐镇休养屯垦、牧马练兵,“军屯”由此而得名,今天的锅魁就是当年军中干粮逐渐演变而成。
饼子,北方人叫锅盔。古代面食中,既好吃又可储存、携带方便的熟食品非锅盔莫属。绵阳城区新华西街上有一饼子店,店面很小,只有2平方米,可是经常有人排队等候买军屯锅盔。笔者好奇,排队买了一个品尝,果然好吃。询问军屯锅盔的来历,店老板说与蜀汉三国有关。笔者对三国故事很感兴趣,特稍加整理以飨读者。
建兴十二年(公元234年),诸葛亮去世后,刘禅遵从诸葛亮的遗志,任命蒋琬为尚书令,掌管国事,次年进其位为大将军,录尚书事,封安阳亭侯(今西山公园有安阳亭、蒋琬墓、蒋公祠、蒋院遗址)。延熙二年(239年)再加封为大司马,费袆协助蒋琬处理日常事务,二人连续执政达十九年之久,构成蜀汉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。蒋琬审时度势,以“守境勤民”(即军屯,休养屯垦)战略代替诸葛亮的“以攻为守”连年征战劳民伤财的战略。蒋琬执政期间,指令中监军、征西将军、镇西大将军姜维镇守边关,不得轻易北伐。姜维在蜀汉剑门关及彭州等地执行守境勤民政策,曾率部在彭州军乐镇、马牧河一带休养屯垦,牧马练兵巡逻,“军屯”由此而得名。军队操练外出,翻山越岭,士兵多以干粮充饥,锅盔携带最为方便。锅盔产于军乐镇,故名“军屯锅盔”。
“军屯锅盔”起初为白面锅盔,食之无味只为充饥,后更新为“椒盐锅盔”,皮面有芝麻,增加口感,士兵食之有味,增强野外适应能力和战斗力。军屯锅盔由于历史悠久,做工讲究,以香、酥、脆、黄、细嫩化渣,独具一格而名扬西北,受到绵阳市民青睐。
1959年军乐镇上只有一家集体的锅魁店,生意非常好,一个锅魁卖2两粮票、7分钱,一天能卖300个,一个普通的员工都能有20多元的工资。而谈到何时军屯锅魁真正的做出了名堂,还是得谈到周XX和他的师傅马XX。1962年彭州摆灯会,周XX和马XX一起被邀请过去打锅魁,结果大受欢迎。当时还有个才子写报道,写了一篇《军屯锅魁,香飘天府》,发在四川日报、成都日报上,之后周XX与马XX就火了,军屯锅魁也火了。最后老板说到,可惜的是,那个年代物资短缺,周XX与师父在军屯锅魁火了之后,还是只能在口味上适当做些尝试,比如在白面锅魁的基础上打出椒盐味、白糖味、红糖味。而他们想要的锅魁下一步发展空间,却根本没有充足的食材作支撑。
最早的锅魁是白面锅魁、椒盐锅魁以及红糖锅魁,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原始的白面锅魁、椒盐锅魁、红糖锅魁已经无法满足时下消费者的需求。四川的锅魁大师们只能向新口味的锅魁进行尝试,将以前的素馅、糖馅尝试改用肉馅代替,猪肉锅魁已经推出就得到了广告消费者的欢迎,后来又在新的技术基础上开发出了牛肉口味的锅魁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