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锅,在古时候有一个很雅致的名字,叫古董羹,因食材付出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。火锅是中国的独创,关于火锅的起源,历史上有两种说法:一个说法是,火锅起源于三国时期,那时的铜鼎便是火锅的前身;另一个说法是火锅起源于东汉时期,东汉时期的斗就指的是火锅。可见,火锅在我国至少也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。成都火锅早在左思的《三都赋》里便有记载,距今也有1700年以上了。到了唐代,在诗人的一些诗句里,也有火锅的影子,例如白居易邀请好友刘十九来家中喝酒的诗句中就有所体现: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。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到了宋朝,火锅已经成了民间流行的饮食方式。南宋林洪的《山家清供》食谱中,便有同朋友一起吃火锅的介绍:有一天,林洪前往武夷山拜见止止师,止止师居住在武夷山九曲中的第六曲仙掌峰,正当林洪快到山峰时,天降大雪,一只野兔飞奔在山时之间,因为石头粘上雪很滑,兔子不小心滚下来,恰巧被路过的林洪抓到。林洪本想烤着吃,就问止止师会不会烤兔肉,止止师说他在山中是那样吃兔肉的,在桌上放个炭烧的小火炉,炉子上架个锅,锅里放上汤,把兔肉切成薄片,用酒、酱、椒、桂做成调味料,夹着兔肉片在汤中涮熟后,蘸着料吃。林洪吃了感觉甚美,能在寒冬大雪之中和三五好友共聚一堂,谈笑风生,品食涮兔肉,借着当时浪涌晴江雪,风翻晚照霞的自然美景,给这种涮吃的吃法取名为拨霞供。你一定想不到吧,我们经常吃的火锅竟还有这么有意境的雅号!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