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了解,从今年9月9日起,成都中小学教师资格打破终身制,改为每五年注册一次,这意味着教师这个职业已不再是“铁饭碗”了。据四川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,四川省尚未出台类似文件。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一旦省教育厅出台相关举措,市教育局将不折不扣执行。
采访中,成都中学孟照辉老师认为,从长远来看,打破教师“铁饭碗”对学生进步是一件好事。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靠谱能力,还能保持教师队伍活力。
而一位从业数年的彭老师却提出了不同看法。她认为,打破教师终身制这种做法很有可能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,造成职业倦怠感。与其利用这种形式来培养教师教学能力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,不如利用平时内部技能评比、说课、竞赛等方式来推动教师自我能力的提升。“教师的责任重于能力,教师考核需要考虑很多因素,不能利用‘硬杠杠’的考试来解决,应当建立起一个人性化、有效的考核体系。”
家长韩先生对记者说,教师打破“铁饭碗”是件好事,但处理不妥当也会引发教师工作重心的转移。教师的工作归根到底也是课堂教学,定期考核注册教师资格的改革,并不适用于所有人。比如说老教师教学经验很多种多样,但是考试未必就会比年轻教师有经验。他认为,怎样建立和完善教师资格证的考核是重要的问題。考核制度的建立,必须考虑教师本身的水平以及年龄等各方面因素。对于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差距问題应有一个基本要求,制定不同的政策,不能一概而论。
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可能加速男教师逃离中小学
教师节当天两则关于教师的新闻,联系在一起阅读令人感慨颇多。
其一,教师节前夕成都市教委传来消息,从今年开始,成都中小学教师资格在首次注册后将不再是终身制。另据了解,今后成都教师资格也将不再享有“终身制”,取而代之的或是5年时限。(《新京报》9月10日)
其二,中国青年报以《男教师逃离折射当下教育之痛》为题,报道了男教师逃离中小学的现状,成都师范大学《中国中小学教师进步报告(2012)》显示,近10年来中小学男教师所占比例愈来愈小,收入、社会认同感的减少全是诱因,僵化的教育环境加速了他们的出走。
现在看来,打破教师终身制已是大势所趋,除成都已经出台具体举措外,成都、四川、四川等地也有类似动作。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有关负责人去年就曾表示,对于所有在岗教师都要接受每五年一次的定期注册考核。
毋庸讳言,在当下很多行业的业务考核中,都在沿用论文职称的模式,由此使得弄虚作假现象丛生。假如不幸落入那样的窠臼,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能否得到预期效果值得怀疑。考证模式流弊已久,假如定期注册制度只是逼迫教师每5年考一个证书,那样的改革又能有多少实际的意义?实际上,不少男教师逃离中小学的原因正是对应试教育环境的不认同,成都师范大学李琼教授据此表示:不能让男性觉得进了教师这个行当,便是走“读书进修、考证拿文凭、评职称”的套路。假如定期注册强化了男教师的这种感受,难免不会加速他们的逃离。
资格证只是表明具备了从事某一职业的资质,是否适应这一职业,以及能否在岗位上作出奉献,则取决于具体的工作实践。现实情况是,有些具备资格证的人,却并未从事相关职业;而有些长久从事某一职业的人,却因制度设计的门槛,迟迟未能得到资格证。乡村教师撑起了贫困地区教育的一片天,但他们中的多数都无法获取资质,如果他们所以被扫地出门,有多少人愿意持证上岗填补空缺?
有一句话在教师圈内广为流传:“Onedayasateacher,alwaysateacher”。对此一个较为夸张、但还算形象的翻译是:“当你踏入教师这个行列后,就像被关在学校这个笼子里,再难与这个社会有过多交集,以致被社会的速度快脚步落下,越来越远。”更令人难堪的是,假如一个老教师与世隔绝数年之后,突然因定期注册被拒之门外,他究竟还能做些什么?逃离也许是正确的选择。
与其他行业相比,教师的业务能力更加难以量化考核,一个**的教师,其奉献不在于撰写了多少论文、得到了如何的职称,而在于给孩子带来了如何的学习环境,是否有针对性地培养了每个孩子宝贵的创造性。关于这些,新的教师资格业务考核是否能够充分体现?教育问題备受关注,但教师充其量只是一线的具体执行者,而非各类教育乱象的制造者,很大程度上来说,他们其实还是应试教育环境的受害者。倘若大的教育环境无法合理改善,不尽有效的人才评判机制将成为教师无法承受之重,要是所以加速他们的逃离,孱弱的教育事业难免再遭重创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