倘若用组合来定性。。。
(以下排列有显见的时间相继顺序)
参数N1:白面、豆面、红面、莜面、玉米面。。。
参数N2:稀、软、中、硬
参数N3:手擀、机器、刀削、剔、抿、拉、扯、甩、揪片儿、猫耳朵、丁丁、卷儿。。。
参数N4:水煮干面、汤面、炒、闷、蒸。。。
参数N5:番茄鸡蛋、小烧肉、臊子、辣椒热油、羊肉汤、青菜鸡汤、红烧牛肉、大排、大肉、雪菜肉丝。。。鲍鱼澳龙松露鱼子酱。。。
参数N6:加醋?加辣椒?
山西:围绕N1-N3来命名,其中N2和N3合并。如,“红面剔尖儿”、“豆面抿尖儿”。N4-N6不参与命名,一切随意。其中N5并不复杂。
陕西:围绕N4-N5来命名。如,“油泼面”、“臊子面”。N1-N3不参与命名,且对应固定的N5,N1-N3的参数相对固定,沒有山西那么组合复杂。其中N5可以很讲究,且讲究是为了衬托面本身的质地味道。
江南:围绕N5来命名。如,“大排面”、“鱼排面”、“大肉面”。N1-N4不参与命名,且对应所有的命名,N1xN2xN3xN4如此多参数组合,坍缩为一至两种--“软硬适中的条状煮白面”。而N5并非是为了衬托面本身的质地味道,于是秦晋两地的人民大体上是不会认为“大排面”是一种“面食”,而是会被看做“大排”本身。
倘若有一种虚构的面食,叫做“少辣不放醋小烧肉炒软红面剔尖儿”,在山西会被称为“红面剔尖儿”;在陕西会被称为“小烧肉面”;在南方也会被称为“小烧肉面”,同時被质疑“这到底是什么面?”“这面的形状是什么鬼?”
而一些真实存在的面食,如“重庆小面”,在山西仅会被称为“碱水白面”;在陕西会被称为“辣末干拌面”;在江南核心区(淮扬至苏沪杭)应该会被吐槽“太辣”。。。
要是用“电脑”来做比喻。。。
山西:我们的电脑种类有很多。有Intel的,AMD的,VIA的,Nvidia的...
陕西:我们的电脑种类也有很多。有联想的,华硕的,惠普的,戴尔的...
江南:我们也有我们很棒的电脑,如“联想ThinkpadYoga一代”。其中有12寸的,14寸的,15寸的。你可以用它来玩儿老滚,玩儿辐射,玩儿GTA,还可以做办公用..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注1:本便是说吃食,既不学术,也不严肃,仅是描述大体的统计印象--山西更关注面的种类和熟成形状方式,陕西更关注浇头。但山西自然也有靠浇头命名的面,陕西也自然有足够多种多样的面的种类和熟成方式。在个案层面,没人否认这一点。
注2:饮食涉及地方风土文化。而“地方”分类的最重要依据是语言,而非人为的行政区划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山西西南的一两个地级市,如运城,应该更偏关中或河南一些。而陕西的延安榆林两地,本质上是“黄河那边的山西”。内蒙古中西部还是同理。
晋中人,个人觉得,晋中面食和关中面食,特别大的差异在于分类方法不同。在晋中,做面其实只讲究工具和艺儿(手艺)。每种面食有不同的因地制宜的或特制的工具。艺儿,即便用工具的手法熟练程度。而其他的,配料,调味,浇汤,蘸水,甚至蒸煮炸炒,统统与面无关。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晋中面食是按照面本身的做法技巧来分类命名,比如切尖(擀面)、剔尖、擦尖、抿尖、削面、撅片等等,面是怎么做的就叫什么。
比如削面:浇上西红柿叫削面,浇上红烧肉也叫削面,浇上大烩菜还叫削面,便是浇上海参鲍鱼螃蟹腿,它還是叫削面。煮了叫削面炒了也叫削面你炸了再凉拌,它也是叫削面
再比如,倘若是擦尖:白面做的叫擦尖,红面做的也叫擦尖,玉米面掺荞麦面再掺绿豆面黄豆面做到来的,它還是叫擦尖。
而关中面食,不但浇头不同時分成臊子面,油泼面,羊杂面,还要通过产地风味分成岐山面,大荔面,彬州面,乾县面等等,还要通过通过带不带汤分成浇汤面,干拌面,还要通过汤的口感分成酸汤面,咸汤面,辣汤面等等。
因此,我认为,特别大的差异便是分类方法不同,若追究这种差异的来由,很大部分原因在于晋中面食全是家庭食品,原生态的沒有包装,而关中面食多是餐厅食品,固定配搭,印在菜单上,名字自然要有区别,仅此而已。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故此,当外地人问起晋中人和关中人:“你们山西(陕西)有哪些好吃的面食?”时,
关中人会如数家珍地列举:某地某县有某店,里边的某某面,用料怎样怎样讲究,怎样怎样特别,那样列出数种;另外某地某种面,怎样怎样口感重,碗有多么大之类,要就着蒜/就着辣子/多放某种油某种料才正宗之类;然后关中人就会总结说:陕西面食种类多得很,某县的某面,某老字号的某面,某小店的某面之类一大套,还要补充,“某面一定要到某某地方吃才正宗”之类。
而晋中人多半只会说出剔尖,擦尖,猫耳朵,削面,抿尖啥的。问他面有啥特色呢,也说不出来,便是面的做法复杂,多种工具,多种原材料,面条的形状多。问他口感有啥特色呢,然后晋中人想想,不放辣椒,顶多倒一点点醋,搅上点自己爱吃的菜,就吃了,这东西味道完都是随机的,随个人的。那样外人听来确实没甚意思,然后或许有个别外地人有兴趣,再问,去哪里吃获得正宗的呢,然后晋中人又想想,哪里有正宗不正宗的,我妈/我爹/我爷爷做的?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从制做流程对比一下,晋中面食的制做流程很简易,很标准,很统一清晰:1,和面2,做形状3,做熟这样即使完成。至于面条熟后,你是放不放汤,就不就蒜,放不放辣椒,放不放醋,放不放菜,放什么菜,那是由个人习惯和味道决定,属于吃法的范畴了。
而关中面食则要复杂一些假如是臊子面,要把臊子和汤的制做流程算在内,并且最终要把臊子和面合在一起,放上多种调味品才算完;假如是油泼面,要把油泼在碗里才算制做完成;而倘若是某些所谓特色店里,更或许还必须要放在老大的老碗里倒上汤端上桌来才算正宗吧。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就由于分类方法不同,故此其实,晋中面食整体是一套体系,它是地域内的人们习惯上加工面食的思路和标准;而关中面食是一个集合,它集中了地域内所能见到的,买到的多种面食。
经@张晓光同学提醒,我在这里用众多码农比较容易理解的方式:晋中面食是一个class,每次new出一个实例的时候,会用到不同的初始化参数,用来设置它的诸如:原材料(麦面,高粱面,玉米面等),水量(多少),形状(剔,拉,削,抿,擦等),等属性值,而最终吃面的流程,则只是在使用这个对象而已,每人会按照自己的口感和习惯,给以不同的参数,比如“加醋/不加醋”、“加香菜/不加香菜”、“加汤/不加汤”等等。
而关中面食,基本上是每家店面里,每个菜单上的每一种面,都已经是一个利用一定标准参数,new出来的对象,而且要用固定的方式和参数来使用,关中面食应该是一个对象的集合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故此,其实晋中和关中的面食根本无法比较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