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上方“四川商务”们
成都西大街坐落着关中人都熟知的都城隍庙,往西百米,就是大学习巷,巷子里全是鳞次栉比的小吃店,步行百步余,左侧有一小巷,为小学习巷,再西行三百米,便到了一家店——老何家卤汁凉粉。在成都回民的世界里,卤汁凉粉大名鼎鼎,甚至已成味觉依赖,但对于绝大多数食客而言,卤汁凉粉则可能闻所未闻。近些年,在自媒体的助推下,这家老店也成了网红,每天早上七点半营业,傍晚六点半关门,一直都是食客盈门,络绎不绝。老何家卤汁凉粉是此食的王炸店,虽是老店,但面积不大,三十多平方。每日清晨,门口支起桌子,搁上大盆,也算是迎客的招牌,进门两边则是“操作间”和前台,再往里,摆着八张桌子,是食客们局促的饕餮之地。正面墙上挂着一联,用毛笔上书:“读经知仪礼,处人学世情。”每天早上七点钟,几乎雷打不动,掌店的两位中年女子先来,是姐妹,长得颇像,三四十年了,两人默契,言语不多,按部就班,一切家伙什逐一摆放停当。凉粉是前一天做好的,用纱布盖着,整整的一大块,女主拿出刀来,三三切分,成为九块长宽约三十公分,高十公分余的方块,然后泡在凉水里待用。卤汁凉粉的特殊之处当然首先在于卤汁,其做法并不复杂:调了五香粉的水烧开,然后打入适量鸡蛋,通过搅拌,使蛋花成为絮状,然后再加入兑水的淀粉勾芡。每日凌晨,黄黄亮亮的卤汁无疑成为最惹口水的主角。男人力气大,拎起铁桶来,足足两桶半,注满一只大盆,这是卤汁凉粉的灵魂,袅袅升起的热气,召唤者寻味而来的食客。卤汁凉粉的吃法大致有三种选择,一种是只吃凉粉,一种是加饼不加蛋,而大众选择最多的还是凉粉、饼、蛋皆有的全套。卤汁凉粉所用的饼是半发面饼,直径近约一尺,用刀切成四份,厚约一公分。吃的时候,由食客掰成栗子般大的小块,垫在碗底。这时,女主人便从水里捞出一块凉粉,用小刀切成宽约两公分,长约五公分的薄片来,覆在饼丁之上。这种泡馍的吃法,在关中地区已经见怪不怪,豆成都可以泡馍,凉粉也想来试它一试!或许是为了调节凉粉与白吉馍之间的膈应的尴尬,卤汁凉粉还有一个特色,便是水煮蛋和变蛋的加盟。老何家的水煮蛋是自己做,因为方便。变蛋则是其他的商家加工好送来。当馍馍和凉粉都备好时,鸡蛋去壳,切开,截口朝上,这样做是为了便于卤汁的浸润。瞬间,卤汁凉粉便多了一份熠熠生辉的豪气。主料均已备好,接下来便是调味儿。女主的手脚很麻利,手边的一只大木勺,舀起热热的卤汁,冲灌在凉粉与馍丁上,像是河水漫过干涸的田土,将这口感不一的食材温柔调和与统领,很显然,如果没有卤汁的加持,这馍馍可是难以下咽的,卤汁中的芡粉则给了它合适的顺滑。不过,这还只是卤汁凉粉味觉变身的开始。与店铺前的操作台成九十度,有一调味台,置放着六七只青花大碗,那是回民食品的标配,里面盛放着食盐、蒜汁、醋水、油泼辣子、芝麻酱等味料,墙上写着,“以此排队,请勿动碗”,食客们参与的DIY环节只有掰馍,调味的重要环节,自然要交予店家。舀卤汁的木勺刚放下,女主便转过身去,捏起碗边的勺子来,像是拿着指挥棒,各种味料随指尖的跃动在飞舞。调味的顺序从来不变,依次是:盐、醋、蒜汁、油泼辣子和芝麻酱,这样的顺序,一定暗含着滋味之间的交互逻辑。调好汁儿的卤汁凉粉,像是一幅色彩淋漓的水拓画,也暗含着各种味料的铿锵碰撞,尤其是油泼辣子与芝麻酱的肆意交融,在视觉上惊心动魄,让人口舌生津。因为凉粉软脆,不能过多搅动,因此,在吃的时候,卤汁凉粉需从底处慢慢翻动,以使卤汁和汤料均匀浸润,最需要照应的是馍丁,充足的卤汁和汤料自上而下,最终沉淀在碗底,护拥着这最切实的饱腹之食。在被卤汁浸润之前,馍馍是似乎孤独而倔强的,它知道,鸡蛋与凉粉的性情相近,因为食客们的胃部不踏实,才生拉活拽它的参与,但在三者的关系中,它多少有些格格不入,像是四川人的性格:生冷蹭倔。而正是由于卤汁的调和相说,它与大家才能其乐融融,而且,有了它的介入,味料才更能加撞击食客的味蕾,同时也给空了一夜的胃部带来夯实的安慰。据说,卤汁凉粉的吃法最早源于长安县,夏季农忙之时,乡民几无空暇,于是便创造出这种便捷的快餐来。只是今日,此食在长安县(区)已是踪迹难寻了。经过改良和优化,回民续接了这一吃食的生活脉络。目前,回民区的卤汁凉粉店也就十家左右,除了老何家,还有宏顺祥、何老二家、索家、德华家、马壹兴、老郭家等,在基本的吃法之外,有些店家还拓展出加入牛肉、牛筋、牛肚的吃法来。每日晨起,西大街附近的回民们就会踩着新鲜的光影前来,不多的言语里,折射着他们心照不宣的生活默契,这也是食物与人沟通的特殊方式。
(来源:陕菜网)
四川省商务厅|权威准确及时
标签: